林姓退休船員1980年在台南市買了一塊農地,登記在林姓前妻名下,1996年兩人離婚,直到2014年,林男遷居台南,在該農地蓋農舍獨居,卻和前妻簽下土地借用契約書。10年後他要求前妻將農地還他遭拒,並指沒有借名登記一事。林姓老翁一氣告上法院,因提不出借名登記證明,被台南地院判敗訴。
》新聞來源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408000568-260107
借名登記(或稱「人頭登記」)是指實際出資人(實際所有權人)將財產(如不動產、車輛、公司股份等)登記在他人名下,但實際仍由自己控制。這種做法雖常見於家族、朋友間,但法律風險極高,可能導致財產損失或法律糾紛。
常見於:
✅ 規避限購政策
✅ 隱匿資產(如離婚、債務問題)
✅ 節稅規劃
一、借名登記風險
1.人頭擅自處分財產 (最常見風險)
- 由於財產登記在他人名下,名義所有人可以合法出售、抵押或贈與該財產。
- 善意第三人保護原則:若買方不知借名關係,交易可能有效,實際所有人難以追回財產。
2.人頭欠債被查封
- 若名義所有人欠債、欠稅或涉及訴訟,債權人可查封、拍賣登記在其名下的財產。
- 實際所有人需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主張權利,但舉證困難。
3.舉證困難敗訴
- 若無書面契約,實際所有人需提供「出資證明、繳款紀錄、實際管理證據」等,法院可能不採信。
- 若名義所有人否認借名關係,實際所有人可能敗訴。
4.稅務風險
- 贈與稅問題:若無法證明借名關係,稅務機關可能認定為「贈與」,課徵贈與稅。
- 所得稅問題:若財產產生收益(如租金、股息),名義所有人可能被課稅,實際所有人需額外舉證。
5.違法導致無效
若借名目的是「逃稅、洗錢、規避法令」等,法院可能認定契約無效,雙方均無保障。
6.繼承問題
若名義所有人死亡,其繼承人可能主張財產屬於遺產,實際所有人需打官司爭取。
7.刑事背信風險
若名義所有人反告侵占、詐欺,若實際所有權人無提出有利事證,反而有可能構成刑事罪。
二、如何降低借名登記風險
1.簽訂書面「借名登記契約」
- 明確約定:
- 財產實際所有權歸屬
- 名義所有人不得擅自處分
- 違約責任(如擅自賣房需賠償)
- 建議公證或律師見證,提高法律效力。
2.保留完整資金流向證明
- 購屋款、貸款繳納、稅費支付等均應由實際所有人帳戶支出,避免現金交易。
3.實際掌控財產使用權
- 持有所有權狀正本、租賃契約、水電費單據等,證明實際管理。
4.設定「抵押權」或「預告登記」
- 抵押權:實際所有人可要求名義所有人設定抵押,防止擅自賣房。
- 預告登記:限制名義所有人處分不動產。
5.定期查詢財產狀態
- 調閱「登記謄本」確認無異常
三、發生糾紛時如何救濟
若名義所有人不願返還財產,實際所有人可採取以下法律行動:
1.提起「確認所有權存在」訴訟
主張自己是實際所有人,要求法院確認借名關係。
2.請求「返還登記」
勝訴後,可要求名義所有人將財產登記回實際所有人名下。
3.第三人異議之訴
若財產被查封,可主張自己才是真正權利人。
訴訟成敗關鍵在於「證據」,建議儘早諮詢律師或專業人士!
貼心提醒
- 借名登記風險高,應謹慎為之,能避免就避免,尤其是高價值財產(如房產、股票)。
- 若不得已需借名登記,務必簽訂書面契約並保留完整證據。
- 涉及稅務或法律問題時,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2025 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