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談判時最好冷靜以對,表現出明顯的情緒是不智之舉。 哈佛商學院資深講師莫漢(Kevin Mohan)擁有豐富的商業談判經驗。他教導學生,在談判中,適時表現出情緒,甚至生氣,其實會有幫助。
很多人認為,談判時最好冷靜以對,表現出明顯的情緒是不智之舉。
哈佛商學院資深講師莫漢(Kevin Mohan)擁有豐富的商業談判經驗。他教導學生,在談判中,適時表現出情緒,甚至生氣,其實會有幫助。
他在哈佛商學院實用知識網路週刊(HBS Working Knowledge)上分析,在商業談判中,能當個好好先生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己方的要求有事實為據,表現出達成目標的企圖,也是恰當的。
例如,公司的產品售價比其他公司高,但是公司可以證明產品的品質比別人好,這時,公司不用當好好先生,可以表露出對價格的堅持。對方雖然不一定會因此接受價格,但是至少了解前因後果,比較不可能掉頭就走。
莫漢表示,能解釋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就有可能讓對方留下來,也讓事情有繼續發展的可能。
有時候,表露情緒有所助益;有時候,閉上嘴巴才是明智之舉。他指出,如果談判目標物的理想價格點不是很清楚,談判中第一個被提出來的數字,會變得很重要,有如雙方討價還價的起跑線。
如果己方對理想價格點很清楚,可以先丟出一個數字,成為雙方來回的基礎;相反地,如果不確定,太早丟出一個數字會是一個錯誤。這時候應該以提出可以蒐集更多資訊的問題取代。
莫漢強調,懂得如何提出有用的問題,是成功談判的一環。有時候,一個問題只問一次並不夠。在談判桌上,往往需要深入了解對方在乎的是什麼,以及他們能夠接受的替代方案是什麼,才有成功的可能。
他提醒,並不是每次的談判都要談成。在商業談判中,企業談判代表常常需要自問,公司是在跟正確的對象談嗎?需不需要尋找其他的買方?能夠快速判斷雙方是否存在「可能的同意圈」(意思是對雙方來說都行得通的結論),是成功談判很重要的一點。
如果「可能的同意圈」不存在,那麼應該儘快結束談判,否則只是在浪費雙方的時間。莫漢指出,找到適合的談判對象,比努力跟既有談判對象談出結果更重要。應避免因為已經投入太多時間與心力,而忽視雙方根本談不成的問題,死命努力要跟一個不適合的對象談成交易。
莫漢提醒,有時候,沒有結果是談判最好的結果。意識到自己該離開談判桌時就離開,時間點永遠不嫌太晚。不應該握手成交的,不要硬要做到,以免之後後悔莫及。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338期(2014年10月出版)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