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業家張國安﹙豐群集團創辦人﹚年輕時經營水產養殖,但是對於日本人鍾愛的「四破魚」﹙台語發音﹚,每次運送到日本就會一箱箱死掉狀況有些困擾,大家想盡辦法,打空氣或調節溫度,仍沒辦法;有一次他就請教漁民,漁民告訴他一個方法,就是在裝魚的箱內放入鯰魚就好了!張國安聽了大驚失色,他心想開玩笑,鯰魚是「四破」的天敵,這樣搞僅存的魚不是全死光了。漁民告訴他聽話照作準沒錯,在死馬當活馬醫的情況下,那次外銷日本的「四破」存活率竟然非常高…….
其實很多漁民為了延長捕獲的沙丁魚生命,也會把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內。沙丁魚為了躲避天敵,自然會加速游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回到漁港,沙丁魚就能賣個好價錢,即使有部分沙丁魚進了鯰魚的肚子裡,也比回到漁港所死掉的沙丁魚數量來的少。
一個組織,如果人員長期固定,流動率低,往往就會日漸缺乏活力與新鮮感,員工會容易不思進取,阻礙組織成長。因此當有外來的鯰魚進入公司,特別是處於有競爭壓力的部門,就會激發舊有員工的危機感,也會開始自我警惕快快游,否則就會被取代掉。
這就是有趣的管理定律-鯰魚效應!
有個輔導客戶的董事長私下跟我抱怨,員工作事不夠細心,不夠積極,步調很慢,要我想辦法提升一下員工的士氣。我了解了一些細節與狀況後,就對老闆作了個建議-導入團隊績效獎勵制度,以獎勵團隊、提升績效為設計原則,避免掉傳統以個人考績這類流於形式與不公平的評核制度。
董事長接受了我的建議,經過規劃、檢討與大力宣導後,實施近半年來,每月下旬最受員工關心的就是「月產量多少了?」,因為月產量的多寡直接影響到的就是團隊的績效獎金!
績效制度也是一種刺激組織重振活力的鯰魚,當然制度設計要有技巧的把每個人都變成生命共同體,以合作代替競爭,以大我監督小我,避免有些人混在團隊裡面坐享其成。
為何我不建議請一條鯰魚進公司呢?
有 些情況來自現實面-公司不缺鯰魚;有些情況是外來的鯰魚可能受不了群起反擊的沙丁魚,不是投降同化了,就是一溜煙逃走了﹙當然自然界的情況不是如此﹚;然 而更重要的是當老闆眼看著這隻重金禮聘的鯰魚追趕著長期為你賣命的沙丁魚群時,無法堅定「改革就不能走回頭路」的情義相挺時,再大的鯰魚也有精疲力盡的時 候!其實很多時候,公司老闆本身就是一尾沙丁魚王的!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